金融危机冲击下,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跨国公司却纷纷选择增资扩产;经济回暖时,这里的高端制造业非但没有陷入“技工荒”,反而借势调结构,占领复苏的先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杨林说,多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也是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要素资源大流动的契机,只要掌握危机遭遇战的主动权,同样可以收获“调结构,上台阶”的战果。
与危机赛跑
今年1-11月,开发区新批企业投资总额(含增资)26.44亿美元,同比增长28.61%;新入区企业564家,同比增长36.56%。
诺兰特是一家有70年历史的瑞典独资通信产品生产企业。今年年初,正当诺兰特为全球订单下降的困境一筹莫展时,来自开发区的资金支持、就业补贴等一系列帮扶政策相继到位,累计为公司降低了数百万元的成本。深受鼓舞的诺兰特亦庄工厂管理层将补贴支票的“大样”精心装裱,挂在企业大厅展示。瑞典总部在得到相关汇报后不久就决定对中国smc气动原件追加投资6000万元。
杨林说:“危机面前,党委、政府早行动一步,smc气动原件企业的信心就要增强一大截。因此开发区的思路是出快拳,干实事,用实际行动传递中国政府坚决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决心。”
去年10月份以来,开发区通过各种补贴和支持政策共向区内200多家企业提供资金2亿多元,帮助区内企业获得60.93亿元人民币、3.52亿美元的贷款协议。
目前,气动液压元件年产值超10亿元的28家重点企业均已决定向开发区转移产能。其中GE从日本、施耐德从法国把产能转移至开发区;全球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商日本揖斐电公司则不惜将其本土的产能移至亦庄。
“七道菜”为企业复苏蓄后劲
今年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回暖,亦庄开发区一批企业订单猛增,许多企业庆幸当初没有作出大幅裁员的“短视”之举,更佩服开发区党委、政府“七道菜”政策的远见。
艰难时刻保住员工的饭碗,既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也是企业尽早走出危机的后劲所在。为此,开发区主动支招为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并总结出由轻到重的“七道菜”。
这“七道菜”分别是减少员工加班、暂停学生实习、组织员工轮流培训、安排员工带薪休假、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性裁员。“我们根据不同的菜单给予相应的补贴支持,尽量避免企业‘端上’最后一道菜。”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莉说。
气动液压元件企业德国费斯托festo在最困难时期没有裁员,而其“第四道菜”政策实施不到一个月大订单就回来了。今年第二季度公司产量比一季度增加了102%,第三季度环比又增加了26%。“如果没有保留稳定的员工队伍,这样的恢复速度是难以实现的。”德国费斯托festo国际北京公司公关经理夏鹰说。
今年以来,开发区共有20家企业获得各类稳定就业补贴8209万元,涉及员工10696名。从企业提出补贴申请到政策兑现,一般不到一周的时间,“七道菜”行动在开发区引起强烈反响。诺基亚、德国费斯托festo等跨国公司纷纷承诺不裁员,SMC在金融危机最盛之时,依然决定执行原先的员工出国深造计划。
11月份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0.7亿元,创造了2008年以来的水平,开发区企业的复苏后劲稳步显现。
化市场危机为调整契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国际市场为主体的世界气动元件制造巨头smc气动元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订单降幅一度达50%。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审时度势,积极为SMC与区内的京东方、奔驰等大企业牵线搭桥。一年过去了,虽然SMC的出口订单只恢复到了七成,但国内市场的大幅增长已使其总营收稳步回升。
smc气动元件(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彤告诉记者:“危机爆发前smc气动元件公司出口订单占60%,内销占40%,现在还是‘四六开’,但是完全颠倒过来了。公司在开发区成立15年来,中国市场比重超过了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开发区还大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升级。今年开发区共有75家企业获得了1.1亿元科技创新资助,预计将拉动企业研发总投入14.8亿元。
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之时,smc气动元件公司的65纳米产品刚刚投产,迅速萎靡的市场让公司骑虎难下。夏鹰说:“开发区党委、政府在关键时期的帮扶,让我们坚定了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65纳米线的产能,力争使其在2010年底占到公司收入的15%。”
smc气动元件公司目前开发区工业产值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说,回首过去一年,开发区从措手不及到临危不乱再到稳扎稳打,不仅扩大了产能优势,而且借势积蓄竞争后劲。“我们深刻体会到,一场危机遭遇战完全可以转变为提升发展质量的主动仗。”